在1933年9月,中央苏区保卫局执行科科长卓雄挑选了十余名忠诚可靠的干部,他们换上普通百姓的衣物,带齐弹药和干粮,悄悄来到位于闽南和粤北交界的一个小镇诚利和 ,将一名外国军事顾问李德接到瑞金。李德,原名李德,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央苏区的军事顾问。这一行动无声无息,反映了当时的特殊政治背景。
自从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王明及其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逐渐开始掌控党中央,毛泽东在党内外的影响力迅速下滑,他被排挤出红军的领导岗位。为了继续推行这一极端的军事路线,1932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发出了急切的电报,请求派遣军事专家以协助红军的战斗。
这封电报的背后,实际上是王明与博古等人为了排斥毛泽东及其支持者而向共产国际提出的请求。很快,德国人李德以“洋钦差”的身份秘密抵达中央苏区,并迅速接管了红军的指挥权。李德是德国共产党党员,曾毕业于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并有着在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工作的一段经历。自1932年春,他就被派往中国,担任远东局下设的军事顾问组顾问。不久之后,李德被指派到中央苏区,成为红军的军事顾问。
展开剩余82%从1933年到1939年,李德在中国度过了六年。他和博古积极推行王明的“左”倾军事策略,提出“短促突击”战术,最终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策略给党和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李德在苏区群众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中央苏区,李德身上有三个“特别”特点——个头特别高,脾气特别暴躁,且对女性特别热衷。尽管李德的身高和性格使得他在人群中颇为显眼,但他的私生活更是引人注目,尤其是他与女性之间的种种事端。
有一天,李德晚餐后散步到驻地的那棵大榕树下,这棵榕树是当地居民聚集聊天的地方。看见李德走来,大家准备向他打招呼,但李德的目光却停留在一个女战士身上。他一边冲她喊着什么,一边迅速跑向她,伸手去拉她的手。女战士吓得几乎要哭出来,刚巧中央组织部长王盛荣经过,见状立即冲上去拦住李德,问他在做什么。李德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紧紧拉住女战士的手,连声称赞她的美丽:“太美了,像花儿一样美!”王盛荣看李德犹如中了情网,只得派人叫来了李德的翻译伍修权劝说李德离开。经过一番努力,李德才依依不舍地松开了女战士,离开了现场。
事件发生后,博古认为李德年龄尚轻,应该为他物色一位伴侣,于是将此任务交给了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贞。博古告诉李坚贞:“找李顾问的妻子时,一定要挑选出身好、党性强、性格温顺,身体健康的女青年。”然而,博古没有料到的是,李德自己已经看上了一个姑娘。
某天诚利和 ,李德在前往红军大学讲课时,看到一位年轻女子正在河边洗衣服。他得知这个姑娘名叫赖水娣,是沙洲坝区苏维埃主席杨世梁的外甥女。李德对赖水娣产生了兴趣,随即找到博古请求为自己牵线。然而,赖水娣的母亲听说李德想娶女儿为妻后,立刻表示拒绝:“我才不愿把女儿嫁给洋人!”无奈之下,博古只得派杨世梁去劝说赖水娣的母亲。经过一番努力,赖水娣的母亲勉强同意让女儿见见李德。
两人见面后,博古便开始向赖水娣“灌输”革命理论,极力说服她为革命大业作出牺牲。最终,赖水娣为了革命胜利,羞涩地点头同意嫁给李德。然而,在准备婚礼时,突然有人爆料,赖水娣曾与一名“反动分子”订过婚,而那人早已投靠国民党并在战斗中牺牲。虽然赖水娣与那个男人并未同过生活,但仍有些人认为她是“有夫之妇”。李德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最终听从了博古的劝告,放弃了这段婚姻。
随后,博古又催促李坚贞继续为李德物色合适的妻子。这次,李坚贞想到了自己家乡的革命者——肖月华。肖月华是广东大埔人,年少时在袜厂做工,后来受彭湃等人的影响加入了革命。她曾担任大埔县妇女部长,并且是少共中央的年轻干部。李坚贞认为她符合博古的要求,便向肖月华提议为李德介绍婚事。
肖月华开始时并不愿意,坚决表示:“我不嫁外国人!”但在李坚贞的再三劝说下,她最终同意见一见李德。李德见到肖月华后,立刻被她温婉的气质所吸引,并频频表示自己的喜爱。几天后,博古为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肖月华正式成为李德的妻子。
然而,这段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最终充满了冷漠与争执。肖月华与李德由于语言不通,生活几乎没有交流。李德多次要求她辞去工作,专心照顾家庭,但肖月华始终坚持工作。这种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在长征途中两人选择了分居,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肖月华最终决定向组织提出离婚,而这一段悲剧式的婚姻也在长征结束后正式画上句号。离婚后,肖月华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尽全力抚养儿子肖宁宁。她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最终晋升为大校军衔,成为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大校之一。
1960年,肖月华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73岁。她的儿子肖宁宁应该与母亲一道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而关于肖宁宁的后续报道却寥寥无几。如果他如今还在世,应该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或许像许多退休老人一样,在公园里跳广场舞,享受着晚年的宁静。
李德自1939年返回苏联后,由于他在中国犯下的一系列错误,尽管共产国际决定不对他进行处分,但再也没有重用他。李德此后转为从事出版工作,并在东德担任社会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1974年8月15日,李德在东德去世,享年73岁。
发布于:天津市方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